麥?zhǔn)蘸,小麥的副產(chǎn)品麥秸和麥糠的出路成為了難題,有的賣到了造紙廠增加了收入,有的秸稈還田培肥了地力,但是還有一大部分堆棄在街道或馬路,有的甚至放火焚燒,污染了環(huán)境,浪費了寶貴的資源。
溫室大棚土壤連年多茬次種植,使用的大多數(shù)是畜禽糞肥和化肥,很多呈現(xiàn)氮、磷過剩,形成土壤酸化或次生鹽堿化,土壤板結(jié),透氣性不良,作物的正常生長受到了抑制。大棚通過使用小麥秸稈,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機(jī)質(zhì)和微量元素,培肥了地力,主要是改變了土壤理化形狀,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呼吸、吸收、合成和運輸功能,作物才能正常生長和增產(chǎn)。那么小麥秸稈用什么辦法處理,怎樣使用比較好呢?
一、堆漚發(fā)酵的方法?梢园研←溄斩捑偷囟褲a或溝池堆漚,其原理和做法是一樣的:即在地面上鋪一層薄膜,麥秸鋪成50厘米高,2米寬,長度不限為一層,然后噴水,水量要求噴濕噴透,地面略淌水為宜,在秸稈上面撒上尿素,為秸稈重量的0、5%即可;同樣做法連鋪三層為止,每隔1-2米插玉米秸束1個,以利透氣。20天左右查看一次,可以根據(jù)實際情況翻堆、加水,注意堆漚地點一定選擇向陽處,溫度達(dá)到50攝氏度以上為宜。也可以用 EM菌、CM菌、酵素菌原液200-300倍堆漚發(fā)酵,每一層都要把菌液噴勻噴透,基本做法同上,不過溫度一定控制好,以35-38攝氏度為宜。堆漚的秸稈黃褐色,易碎,就可以作為基肥使用了。
二、與氰氨化鈣混用效果好。每畝大棚使用鍘碎的麥稈1000-2000公斤,氰氨化鈣150-200公斤,均勻撒施于田間,深翻30厘米,然后整畦灌水,高溫悶棚30天左右,放風(fēng)晾曬10天后定植,此方法既能殺死根結(jié)線蟲,又能土壤消毒,還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(jī)質(zhì)和氮素養(yǎng)分,可以說是一舉三得。
三、直接溝施益處多。麥稈鍘碎后,順栽培行挖溝,溝深30厘米以上,每溝撒施麥稈10公斤以上,如果配合使用腐熟的有機(jī)肥,加上菌肥或者甲殼素,既增加了土壤肥力,又提高了土壤的透氣性,還能預(yù)防作物的根部病害防死棵。在不使用菌肥的情況下,每溝撒施68%金雷懸浮劑10克,與土混勻,可以預(yù)防苗期疫病死棵,效果顯著。麥稈或麥糠溝施注意一是要灌足水,二是要高溫悶棚15天以上,使用菌肥的除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