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棚建設完成以后,菜農(nóng)通常會在后坡的走道上設置一根鋼絲,兩邊則固定在東西山墻的地錨處。但現(xiàn)在大棚建設越來寬,所需的壓膜繩和草苫子也越來越多,草苫和壓膜繩的拉力使得這條鋼絲頻頻松動,很多菜農(nóng)對此都沒有辦法。
近日,記者在壽光市洛城街道采訪時發(fā)現(xiàn),菜農(nóng)張慶華新建的大棚后墻上安裝了地錨,很好地解決了鋼絲松動這個問題。
張慶華告訴記者:“地錨是在給后墻上土前設置上的,一般設置的間距為3米。將地錨放好后,用石灰和土埋嚴,表面再撒一層生石灰,防止下雨時泥水淹沒地錨口。地錨設置完成后,用鋼絲將地錨穿起來。后期的草苫、鋼絲、壓膜繩都可以穩(wěn)固在這條鋼絲上,任憑多大的風力也不會使鋼絲變松。而且綁縛在鋼絲上的壓膜繩可以來回移動,避免了壓膜稀疏不一的現(xiàn)象,F(xiàn)在埋設地錨的價格不高,我這個80米的棚只花了200元!
“當然,如果是靠近地錨的草苫和壓膜繩,可以直接固定在地錨口上,這樣也避免了再用鐵絲進行固定,效果也不錯!睆垘煾笛a充說。
看來,張師傅在大棚后墻上安裝地錨這個辦法還確實不錯,有興趣的菜農(nóng)不妨也安一下試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