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棚室前后,往往有幾米的空地,疏于管理,雜草叢生。大棚建設棚室外的雜草對棚室蔬菜生產雖沒有直接的影響,但它們的間接危害卻不容忽視。雜草對棚室的危害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:
1.為病蟲害提供越夏場所。
每年6、7月份,棚室蔬菜進入換茬期。但是在換茬之前,害蟲、病原菌等多已傳播到棚外,而棚外的雜草就成為了病菌、害蟲首先侵染的目標。害蟲和病菌在棚外的雜草上安全越夏。在秋茬蔬菜定植后,害蟲、病菌會再度傳入棚內,構成了病蟲害的循環(huán)。其中,以病毒病的傳播最為典型,病毒必須進行活體寄生,主要通過粉虱、蚜蟲等刺吸式昆蟲傳播。蚜蟲、粉虱等傳毒昆蟲在遷飛的過程中,也可把病毒傳播到棚外的雜草上,再由棚外的雜草傳播到秋茬蔬菜上,這也是造成近幾年病毒病為害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。而害蟲和病毒等,都是在棚外的雜草上度過炎夏的,是秋冬茬蔬菜最主要的病原物傳染源。因此,清除棚室附近的雜草,可切斷病蟲害傳播的途徑,減輕棚室內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2.是病蟲害傳入傳出的中轉站。
棚室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環(huán)境,病蟲害在棚室間的傳播較為有限。棚室內基本沒有大型昆蟲,粉虱、薊馬等小型害蟲遷飛距離有限,需要有較近的中傳站“停靠休息”,棚室外的雜草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。冬季,害蟲在棚室內越冬,春季氣溫升高后再從棚室飛出,首先占領棚室外的雜草作為“落腳點”,然后不斷向鄰近的棚室或大田擴散。清除棚室外雜草,可使害蟲、病原無處藏身,明顯降低病蟲害傳播的范圍。
清除棚室外雜草的方法很多,可視不同的情況選擇翻耕、人工拔除、噴灑除草劑等方式。若棚前空地較大,可以將空地翻耕,種植玉米等作物,減少雜草的發(fā)生。棚外雜草較少時,可直接人工拔除。
但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是噴施除草劑。在雜草出土前,可在土壤較濕潤時噴施12%惡草酮乳油250倍或20%乙草胺可濕性粉劑200倍等芽前芽后除草劑;在雜草出土后,則可噴施10%草甘膦水劑30倍或20%百草枯水劑300倍等滅生性除草劑。對于茅草、蘆葦等多年生雜草,殺滅較為困難,可分兩次噴藥。第一次選用較低濃度,如按說明書所標濃度的1/2,即10%草甘膦水劑50倍,不要很快殺死葉片,而是讓葉片不斷吸收藥物,增加傳導到根部的藥量。此后10天左右,再噴一次正常濃度的除草劑,即10%草甘膦水劑30倍,可達到較好的殺滅效果。在噴藥后,覆蓋上較厚的一層麥草等作物秸稈或黑色薄膜,滅草更為徹底。噴施除草劑的器具應為專用或經充分清洗、浸泡后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