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拱棚建造成本較低,土地利用率高,可以保證較好的效益,是保護地蔬菜栽培的重要類型,發(fā)展很快。大拱棚長寬、高度各不相同,大棚建設前就要考慮好種植哪種作物,以便使拱棚建造適應蔬菜生產(chǎn)需求。
昌樂等地現(xiàn)在推廣使用的多數(shù)大拱棚,主要種植西瓜、西蘭花、芹菜、菠菜等作物,這些作物比較矮小,需要的生長空間不大,因此昌樂等地的大拱棚往往比較低矮。據(jù)調查,昌樂等地寬度在12米的拱棚,中央立柱的高度一般在2.7-2.8米,邊柱在1米左右;寬度9米左右的拱棚,最高處一般只有2.5米。這樣的高度,可以很方便地在兩邊風口處直接用手放風,無需任何輔助裝備,簡單方便,比較適合種植西瓜、西蘭花、芹菜、菠菜等一次性采收、無需細致管理的低矮作物。而且,拱棚比較低矮,所需要的立柱、薄膜等物資就少,建設成本低,當前昌樂、青州、濟陽等地一生產(chǎn)西瓜、葉菜等為主的大拱棚多屬于此類。
但是,還有不少菜農(nóng)建設大拱棚是種植其他蔬菜的,如豆類、黃瓜、苦瓜、絲瓜、茄子等,這些作物需要架起來向上生長,需要細致的整枝管理,需要多次采收。為給作物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,也為了方便人員進行農(nóng)事操作,就需要較為高大的棚室,昌樂等地那種低矮的大拱棚就不適合了。種植這些作物,需要建設較為高大的棚體,可采用無邊柱、拱度較大的棚體形式,或立株尤其是邊株較高的棚體形式。當前推廣的無立柱式大拱棚,雖然成本較高,但高度高、棚內(nèi)空間大、方便農(nóng)事操作,更加適合需要吊蔓的瓜類、茄果類、豆類等多數(shù)作物的生產(chǎn)。
因此,在建設拱棚之前,一定要先考慮好主要的種植作物,以防出現(xiàn)操作難或生產(chǎn)成本過高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