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條黑色的塑料管道或粗或細,在田野里縱橫交錯。一顆顆飽滿的打瓜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(fā)光,戶主馬金良正在仔細查看打瓜成熟度,以確定什么時候進行采收。9月19日,筆者站在哈巴河縣庫勒拜鄉(xiāng)馬金良的打瓜地頭上放眼望去,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。
“我這地之前是一片沙土包,風沙特別大,之前七八年的時間種什么、用什么方法種都是虧損,今年也沒有人愿意承包了,我只好自己種,正好現在正在推行膜下滴管技術。我就報著試試看的態(tài)度種了一年,沒想到效果這么好!笨粗活w顆飽滿的打瓜,馬金良滿臉的笑意。
雖然馬金良的話說的輕松,但是同來的村民劉柱卻不這么認為簡單,因為就在去年,這塊地在種植了油葵,精心管理的情況下,也僅僅每畝收獲了40公斤,以慘淡經營收場,也成為外來承包土地的客商搖頭的土地之一。
今年春季,馬金良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實施膜下滴灌,他不相信,自己的土地就只能成為不毛之地!他先在鄉(xiāng)文化站詳細查看了大量膜下滴灌技術資料,又向縣技術人員請教應該注意事項,做好萬全準備之后,開始鋪設管道。幼苗破土后,每隔幾天就去觀察幼苗長勢,一有什么動靜就把技術人員請來,馬金良如養(yǎng)孩子般小心翼翼的對待著這140畝打瓜地。當看到自己所種植打瓜一天天長大,馬金良臉上的笑容也開始一天天增多了。
劉柱是親眼看著馬金良付出的見證人之一,從土地的耕種、膜下滴灌的實施、再到田間管理的精細,眼看著打瓜的長勢比過了鄰居的,“這塊地今年肯定能賺大錢,畝產量達到130公斤一點問題都沒有!眲⒅f起來比馬金良還激動。馬金良的這塊地已經成為村里爭相傳說的奇事,膜下滴管技術有了鮮活的實例,來馬金良地里參觀的人也絡繹不絕。
“打開滴水灌溉開關,支管的小滴頭便流出一滴滴的水,水流順滴孔直達作物根部,用水量最多是常規(guī)灌溉的一半。而且有了膜下滴灌,水肥同注,節(jié)水又節(jié)肥,旱澇保收,”馬金良蹲在管道前,像專家一樣為前來取經的村民講解著膜下滴管技術,不時獲得同樣實施了膜下滴灌的村民的附和。
這幾年來,哈巴河縣把節(jié)水增效作為促進農業(yè)增產、農民增收的重頭戲來抓,從健全管水制度、加大指導服務、實施節(jié)水工程等方面入手,大力發(fā)展高效節(jié)水農業(yè)促農增收。農民每畝地繳納150元就可實現農作物節(jié)水灌溉。通過節(jié)水作業(yè),每畝地增產20%以上,節(jié)水40%—55%,化肥、農藥利用率提高20%,土地利用率提高7%,使農業(yè)用水實現從大水漫灌轉變?yōu)榻䴘櫴焦喔,達到節(jié)水增產的目的。
目前,全縣已有一半土地實施了膜下滴灌,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